分页: 3 / 5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四 10月 21, 2010 8:24 am
Zhengguang
昔日的朋友,今天可能远隔天涯,数十年不通音信;或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文化、志趣等方面的差异。但无论如何,都不应成为我们忘却的理由。“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之交,往往记载着我们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历程。
向何佳致意。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六 10月 23, 2010 12:33 am
Yangguang
英年兄:你应当数到一百,保证你的气都消了。我屡试不爽,管用。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六 10月 23, 2010 8:12 am
Shihui
“踢门”的故事看得我一身冷汗。我有位朋友曾经和女儿发生冲突,先是话语,然后肢体,结果女儿打电话报警,警察登门问候,口头警告走人。另一位和太太,结果给抓进警察局拘留。还有一位和儿子发生冲突,儿子懒得报警,干脆以暴易暴,上演父子全武行。在这里,砸东西可以被视为暴力倾向,足以作为刑事拘留的依据。更有甚之,语言暴力也有可能引致刑事拘留,我们这些当父亲的千万要小心。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六 10月 23, 2010 5:12 pm
Yingnian
7.南风轻轻吹
英年

有关插队的经历,最能触动神经的,莫过于沙田妹的风情。当然,要描绘这段历史是颇冒风险的,因为读者很容易会联想到女儿情长之事。但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作为当年涉身于广阔天地的知识青年,如果忘掉了,或有意抹去那一段农村姑娘对于知识青年的无私援助或默默的爱,那么,作为知识青年,我们真是白活了!

沙田妹的名字非常简单,如凤娇、阿好、三女、凤英、阿娣、细妹、凤彩、带娣、阿娥,彩凤,等等,她们的恋爱观也同样简单,听父母的话,找上一个身强力壮的好小伙子,迎嫁那天,也就是被卖那天,有这样的待遇就可以了:新娘头扎红花、一套闪光蓝烏相间大襟装、或站或坐于迎风破浪的一叶小舟前,知道被卖的礼金是300块,比阿彩贵100块,算好价,心中美滋滋的。艇上显现特大南庄柜、大床、红被、一部崭新亮丽的新单车压阵,亲朋戚友敲锣打鼓,成条河涌鞭炮齐呜,上岸后,众亲友拥着新娘,抬着大床、大柜,车铃叮叮响,呼天唤地,直奔洞房,傍晚宴开N席,禾草铺地,众客围坐,佳肴居中,星月作灯,一醉方休,直到五更。我们刚到村庄不久,就被地主仔"牛公"家人邀请去饮了一歺,那时真正见识了地主家庭也是家空物净、茅寮一间而己,只是泥墙上一条"翻身不忘XXX"的标语格外显目,"牛公"的结婚晚宴办得颇有沙田特色,让我终生难忘,这边"沙家浜"唱段:"月照征途风送爽……穿过了山和水、沉睡的村庄……",那边黑压压的一大片饿了半年的食客,只管大口大口的吃肉;大碗大碗的喝酒,管你洞房不洞房,只想填滿瘦肚肠,还有那新郎哥"牛公"喜得便宜夹大份嘅"做得、睇得"的胖媳妇儿的高兴劲,劏猪捕鱼,杀鸡宰鸭,任吃任喝,敬酒敬烟,羡煞旁人,平生积蓄一扫而光,婚后重新做牛做马----那天我才知道,”肥得匀称”(那时大家还不懂"珠圆玉润"这词),是沙田男青年的首选,妇女做得才是硬道理。

酒醒后,特别是在随后与沙田妹相处的日子里,我才发现我对她们的评价是何等的丑陋和不公平!首先,我觉得她们的感情是非常真诚的,没有任何的虚假和做作。城里的青年到农村去,无疑是一股强劲的东风,给予沙田妹一种非常新鲜的感觉,所有的谈吐、幽默、见识、文化、对幸福的追求都与乡村的不太一样,她们乐于与知青为伍。同样,城里的知青刚从一个冷酷的文革归来,一下子拥有那么多的听众和追随者,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当我第一次充当业余教师,登上生产队夜间文化进修班课堂的时候,我的内心极其激动,下面的学员,就是手把手教我农活的沙田姐妹,他们文化基础的不足及对知识的追求,让我极为震动,我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也为听到"老师好"而感到内心的温暖。但平心气静地说,四年的时间,我是在虚度时光,基本上没有碰书本上的新知识,前期夜校的东西,都是卖老本的。

其次,沙田妹对我们的帮助,真的是一言难尽。
第一:沙田妹是解闷器,当时生产队是集体化管理,吃大锅饭,能力大小一样计酬,这种管理方式让我们感到分外高兴,起码可以充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另外劳动期间几个知青能走在一块,又有几个崇拜者沙田妹,跟在后面"吱吱嗦嗦"的窃窃私语,或跟鸡执一伙唱咸水歌,或”鸡婆长、懒佬短”的哈哈大笑,让枯燥的劳动变得轻松,时间过得更快。

第二:沙田妹是播种器,沙田区的农田特别大,有百多二百米长,水稻初长时要除草,每人负责一小块,那个叫阿娇或阿好的,就会紧跟在旁,占据与你为邻的位置,这样就很方便"锯鼻"了,日久天长,你对她们无好感都很难。

笫三:沙田妹是望远器,她们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和憧憬幸福的未来,我们农田的大堤对岸就是顺德县了,每天下午4点左右是休息时间,大家坐在河堤上,抽烟的抽烟,喂奶的喂奶,这时一艘从台山往广州方向去的客轮必然经过,汽笛高呜,浓烟缕缕,眼望雄伟壮观的美丽山河,,我不禁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叹息,心想有朝一日能上船当个水手该多好,服务员也可以,那边阿娇问话了:"阿年,咁不开心嘅?第日带我地去广州、佛山玩下啦,去游下祖庙、越秀山,坐坐火车都个隐!"隔离阿好忙说:"嫁去佛山都唔错架,坐船又方便!"说毕,众人大笑不己。

第四:最重要的,沙田妹又是助产器(不要心歪),这里的"产"主要是指煮饭和自留地。傍晚收工以后,我与小劳最怕入厨房,考虑的事太多:是否有米(有时有谷无米) ,有水(如水缸无储水,河水干时无水煮饭) ,有菜(自留地无瓜菜可摘) ,有柴(禾草被雨淋湿或缺禾草) , 有蛋(刚巧鸡无生蛋) ?肉就不要想了!但酱油和花生油是有的,就自创名牌"杬核汁",美其名日:"油捞饭、香鸡肉",很多时候,阿娇、阿好吃完饭都会过来帮忙,见到我们吃得惨不目睹或忙得不亦乐乎时,会到家里自留地摘点瓜菜给我们煮汤,或者跟我们挑水、煮饭,这时候,我们就会松身到河里游泳兼冲凉去了,回来就可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农村吃的是新米,吃起来无餸都香,这是阿Q精神!另外换季时或我们回城渡假时,沙田妹也会过来帮忙,施肥,除草等。

最后:沙田妹还是助听器,吃晚饭时,阿娇、阿好最喜欢听我们讲故事,雅的讲中学时的淘气往事或大串联的威水历史,俗的讲城里狗屎垃圾的怪事,不管什么故事,她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沙田妹对我们的关照及真情,像和风细雨、像明珠甘露、像南风轻轻吹,给我们鼓舞,给我们力量,我永远不会忘记她们的大恩大德,愿她们能坐上子女”宝马”快车,完成河堤观光时许下的心愿,畅游神州,安度晚年。

最后,诸位会问:"何佳辛苦四年有否勾到沙田妹?"答案是否定的,正是:有贼心,无贼胆!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日 10月 24, 2010 8:41 pm
Danyang
看得出寨主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昔日的艰辛虽然难忘,但更难忘的是当年患难与共那种纯朴的友情。如老夫子所说:“贫贱之交,往往记载着我们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历程。”能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依然怀念和感恩过去的贫贱之交,寨主,佩服你!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一 10月 25, 2010 10:40 am
Dequan
英年真是性情中人,读着你的回忆和感想,仿佛听到你在唱:

村里的姑娘叫娇、好,
长得一般却善良。
谢谢你,给我的关怀,今生今世也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帮助,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多少次我回头看走过的路,
衷心祝福你啊善良的姑娘!
多少次我回头看走过的路,
你坐在顺德对岸的大堤上。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一 10月 25, 2010 6:20 pm
Huangwei
佳哥,鄉下女人除了做得,重要生得,最好生多幾個仔,生女無算价。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四 10月 28, 2010 4:19 pm
Dequan
英年兄,

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你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怎么会在那么短的时间把英文学得那么好,考上中大外语系的?难道是吃老本?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四 10月 28, 2010 4:53 pm
Yingnian
英年

说到带薪读书问题,我觉得有一个非常不合理的政策,当时到农村插队的知青,其工龄竟然一笔勾消,不计入内。所以我从68年到72年四年农村知青劳动;72到74年在佛山地区师范学校读书,74到78年在佛山市教书期间(4年工龄)共10年,竟然不符合要有五年工龄的带薪条件,这真是一种对知青的歧视政策,据说以后知青农龄也算有效,政策嘛,真是人的政策!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能上中大,真系契弟走得摸,快的走人,贴钱都走!


我在72年逃脱农村苦难生活,72到74年在佛山地区师范学校读书,在英地科专业(英语、地理科)读了两年勃勃斋,78年该校变成佛山大学,(算大专);74到78年在佛山市八中教了几年"Never forget class struggle"英文课,你记得,78年的英文考试中的最后一道"英译中",是说宇宙的星星与海滩上的沙粒一样多的文章吗?(注:有谁能把此段文章回忆出来,或大意也可以?)当我回答完这道题时,看到旁边的考生在挠头皮,心里不禁为已之优势而沾沾自喜,不过进入中大后,我才发觉,我只不过是一个呀呀学语的幼童而己,惭愧!

非常感谢你的情歌,不知谱了曲未?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捧场。

Re: 汽轮驳驳响

发表于 : 周四 10月 28, 2010 6:29 pm
Dequan
我其他题不太行,那题英译中可能是做得最好的,因为可以猜出来。你想要那考题,我有,全份考卷给你,再搭上答案,如何?各位同学也可以通过这考卷,回味一下当时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斗的心情。(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存下来了,却怎么也找不到,花了半个小时才又从网上翻出来)

试卷占地方,大家想看的也看了,所以消除掉了。大家看了这么简单的试题,可能感到有点难为情吧?是啊,也许现在任何一个初中生都可以答得相当不错的,可是当年中国没多少年轻人觉得英文有用,不但学的人不多,认真学的也少,所以大学高考(除英语专业外)英语只当参考分。

我在中学时大概就学了一些很简单的英语,最记得的就是几句口号,如:‘Long live Chairman Mao"," We study for the revolution",和“Never forget class struggle”。高中毕业的英文水平大概也只和现在小学毕业的水平差不多,词汇量最多只有几十个。我那时特别爱读外国古典名著,心想,如学会英文,就可阅读英语作家的原作了。这就是我自学英文的主要动机。当然,那时有精力,有时间,什么都想学,觉得多学一样东西总是有用的,但从来没有想过会到大学里学它,更不可能想过出国。当我的朋友、熟人、同事知道我要学英文时,无不嗤之以鼻,认为我的工作环境和工种这么好了,怎么会想到去花九牛二虎之力,学这种毫无用处的东西呢!这就是人们的普遍反应,也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只有一个人支持我,那就是我爸爸。

广州的几家大书店里只有一本英语教材,叫《基础英语教材》。没有选择,只好买它。先从对图学发音开始,每天吃完晚饭就到办公室去,从六点一直学到十一点多,花了四个多月把有32课一千多生词的上册啃了下来。人家以为我在珠影这个花花世界寻欢作乐着呢,哪想到我却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中自找苦吃地啃洋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