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admin »

参加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有感
老萧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即将在洛杉矶举行.半世纪聚会,将由落后农庄晒谷场移到罗省华丽"黄金阁";参会者,也由当年意气风发的年青人变成相互扶持的"退休族",其中的经历及感受,真是五味杂陈.本人与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颇有缘分:一.我来自佛山一中(华英中学),华英与培英一字之差,同为前教会学校;二.知青时代,与落户于番禺杬核公社的广州八中知青同捞不同煲,建立了深厚感情;三.中学时是足球发烧友,一听到有机会与广州八中足球队较量时脚仔就发软;四.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佛山八中任教,该校名称与广州八中仅一字之差;五.我在78年就读的中大与培英同处广州河南区.

当然,最大的缘分,是我们曾为知青,而今有幸回顾过去,更想遇到昔日老友.

------------------------------------
下面转载一些有关广州八中老三届的文章及照片:

我的四个恩师
黄俊龙--Peter Huang

今天是2013年感恩节,半夜三点,更深人静。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五十多年的往事,如烟如云,涌上心头,辗转浮现于眼前。在美国即使我已经三十四年没怎么再写过中文文章,但我还是一气呵成,写出这篇错别字连篇的感恩回忆。

一,一个守了五十一年的秘密---怀念易铁尹主任
一九六二年九月中的一天,我带着广州二中初中班主任的推荐信,二中毕业证书、和各科全是五分(当时采用苏联五分计分制,五分为最高分)的成绩表,来到八中,见到了易主任,提出入学八中的要求。易主任奇怪地问我,既然是全部五分,为什么二中不收自己的学生?我回答说,经查卷,因为当时的试卷纸质太差。在我的试卷中有个小黑点正好在一个数字的右下角,我误以为是小数点,所以我失去了数学的20分,因而作为市重点中学的市二中不能录取我。易主任沉默了片刻说:“我们八中把你这个二中全五分生收了。”他又叹了口气说:“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比清朝的科举制度还要落后,更不能和美国比较了,这是个祸国殃民的考试制度。”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之下,易主任以高瞻远瞩的前卫思想,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讲出了独立思考后的真话,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事后,他再三叮嘱我,不要把他的话传出去。
闻易铁尹主任已以103岁高龄辞世,可谓好人高寿,而今天中国已不是五十年前的中国,我在这里把这个秘密说出来,让我们更清楚这位世纪老人的正直和远见,并表达我对他的悼念。

二,助我奠定人生价值观的恩师---忆彭道生老师
彭老师是我高一、高二 班主任、语文老师。彭老师多次一对一对我谆谆教导,他教的古文精华,至今成为我的金玉良言。他以古喻今,阐明做人的道理,从<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我学会了做人要有“爱心”和“原谅”,顾全大局的胸怀。这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Loving”和“Forgiving”。彭老师对我解释和分享孟子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增强了我对苦难的抗压能力。,这就坚定了我在“信望爱”中对未来的盼望。
正是这种抗压和盼望,支持我走过死亡的幽谷,渡过人生悲惨的历程。当我在“文化革命”中下乡三年时间里,我和130头猪住在一个臭气冲天的猪棚中;当我在1980年在美国筹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每日不停工作15小时的非人生活中;当1986年初,我的毕业论文未能顺利通过时;我想起了老师在高中的教导,增添了我战胜惊涛骇浪的智慧和和能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当半年后我的毕业论文通过了时,当我第一次站在大学的讲坛上,当我正式受聘于当时世界最大的电讯公司ATandT BELL LAB“时,我才真正地明白地明白了彭老师对我讲的“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含义。

三,我的外语启蒙人---廖彦发老师
我在外语竞赛中曾获第一名。我是廖彦发老师的得意门生,廖老师懂俄语、英语,还自学德语,他曾对我说,“人家说我是傻佬,我是大智若愚。”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蒙受不白的冤屈。有一天晚上,我在八中北楼走廊间遇见他,我见四下无人,便低声说道:“廖老师,您要保重啊。”他抱着我失声痛哭了。他说:“你要学好英语,到能够发挥你的才华的地方去。”当时我害怕给别人看见我和他单独在一起,我立刻跑开了。想不到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遗言,我再也见不到他了。在他最需要人安慰和支持的时刻,我为了避免麻烦离开了他,这反映了人的自私、软弱和无能。每当回想到这里,我都不禁扪胸自问,“天呀,我今天如何弥补我的罪过?”
我明白廖老师对我的最后嘱咐,在“文革”中,在下乡务农中,我刻苦学习英语。果然,在我美国留学生活中大派用场。我再一次感谢廖老师对我的叮嘱。

四,“科学是严肃的,来不得差点虚假”---回忆杨维元老师的教导
杨老师是我的化学老师,由于我高二之后休学一年,杨老师又是我高三的班主任。他经常对我谈及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心得。他以居里夫人的事迹激励我学习化学。有一次考试以后,他约我到他的房间去,他告诉我,我的化学成绩是99分,全级最高。但他马上严肃地告诉我,今天的成绩并不代表明天的成功。他送我一个小笔记本,在第一页上写上“学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教导,成为我终生的座右铭。
我有幸在2000年后的某一年,我回国探访了杨老师,并请他饮茶吃饭。这总算圆了我对他的“谢师宴”之梦吧。
最后我想起了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有今天的一切,难道不是建立在老师给我奠定的基础上吗?
-------------------------------------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二三事
作者:南粤德叔
(2013-12-28)

前篇黄俊龙先生提及的广州八中—现改回原名培英中学,几位老师中三位我满熟悉,记忆所及,谈谈学校和学校里的老师,也算是一点补及。
培英,教会在广州办的学校,与真光是兄妹学校,原因是培英是男校,真光是女校,在广州,几经教育革命,都成了混合学校了,而培英和真光在香港的分校一直保持男女分校的传统。由于是教会学校,因此,在广州有点被革命的意思,奇怪的是,培英在香港却是左派学校,令人费解。
虽然说教会学校思想入侵,可是到我们入学已是六三年了,实验室的好仪器还赫然印着培英的大名,基本所有建筑物都是原有的,洋派、结实,记忆至今。 老老师多风度翩翩,令我们这些新生心向往之,但,他们多教高年级的课,我们无缘入室,因此有点怅然。
八中的乐队好的乐器都是旧培英留下来的,质量颇高,乐队负责老师黎乔南,说,中央乐团还来调过一支黑管和一支长笛,给的钱够买两三支新的。我当时想,怪不得我的色士风—现译萨克管—大漏气,吹起来不是出不了声就是爆怪音,原来好的都给调走了。其实,我的运气差些,乐队大多数乐器还是不错的。
旧传统不大容易清除,老职员称呼老教师还是某先生,这些称谓在绿茵茵的草地边树荫覆盖的校务室听起来,有些不知有汉的味道。而培英还很有特点,不断招收侨生、港澳生,同时又收进不少军干子弟。当时一位香港学生的最近的回忆是:“广州八中是间奇特的学校。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女儿与印尼高龄侨生可以同校、同班、同个宿舍。更不可思议的是,它诞生于美国基督教牧师之手。棕榈夹道,草坪葱绿。”
这种环境下,去年来了几个穿短裙的香港学生,闪闪的珐琅眼镜被记成了金丝镜了,今年老师又带进一个满身军服的男同学,课室里顿时飘起一股大蒜味。标准的四百米跑道围绕的标准足球场边上绿阴环绕的音乐室里管乐队奏起久违了的轻快的“行进在草原上”这类乐曲,那是为中日青年联欢的准备工作之一,我们就会想,八中毕竟是培英的底子啊。而廖校长担心的是,满学校的同学为学雷锋赤脚满场飞,有碍瞻观,外宾真来了如何是好,于是在大会上苦口婆心劝道大家还是要穿鞋,对身体好,也是学校和国家的体面。
六三年,是一个转折或者是过渡的时光,刚刚从饥饿走出来,粮食多了,菜色好了,人们有了几分自信,篮球场劲头足了,书店有了中华活页文选和一些小说,晚自习整个班文静静地做作业,听不到一点杂音,天太晚了,老师要赶同学们回宿舍睡觉。
那真是值得回忆的时光。
--------------------------------
培英中学二三事 (3) (2014-01-13)
作者:南粤德叔

说回引起这几篇谈培英的文章的老师,易铁尹主任,中等个子,留两道稀疏的八字胡,唐装打扮,满面严肃,一副学究派头,想当时接近六十开外岁,大约年岁已高,又非党内人士,虽为教导主任,鲜见他在大会做报告,等公开活动,仅一次,报刊报道中国核试成功,他在学校的贴报栏前兴奋地讲解此事的重大意义,十分起劲,有点五四青年爱国热情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

易主任帮助黄俊龙同学入学八中,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易主任还是有职有权,并非完全摆设;二是爱才之心。

文革中,大字报说,易主任是1920年北京大学法学系毕业生,想来不准确。因为1920年有无北大尚待考证,大约当是燕京等大学毕业生,无论哪个大学有学识、资格老跑不掉。2002年前后,易主任100岁,学校搞了个庆典,我应邀参加,易主任尚神志清醒,行动自如,声如洪钟,还写下一幅字,字体苍劲,具体内容忘记了,可见好人高寿。

彭老师,由于学校大,无缘接触,此处无从说及,倒是廖彦发老师在八中颇为知名。廖老师教的是俄文,是校的外文教研室主任,身材高大,直鼻子,一头乌亮的卷发,穿着颇为西化,称得上仪表堂堂。由于我学的是英文,没机会领略廖老师的风采,可是关于廖老师的趣闻听得不少。由于他当老师前在中苏友好协会当翻译,外文好不待说,见识广,讲起课来生动有趣,自受学生欢迎。

八中的南面是广州钢厂,广钢是大跃进的产物,当时效益很是一般,而八中的南教学楼远眺依稀可见广钢的高炉。广钢的高炉跟着形势走,形势好了就生火,形势不太好就歇菜。廖老师因此现实教育,广钢的烟筒在冒烟。广钢的冒烟了。广钢的烟筒曾经冒烟。广钢的烟筒不再冒烟了。这样,现在时,进行时,过去时、完成时都有了,结合实际,易学易记,生动活泼。

我们班的英语老师讲语法用的是一个苹果掉在兔子的头上,一个苹果正掉在兔子的头上,一个苹果昨天掉在兔子的头上。一天说到椰子,他又说一个椰子掉在兔子的头上,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兔子还爬得起来吗?

而教学以兔子为例,风险就是兔子牺牲了,再也爬不起来。用广钢的烟筒冒烟与否就有点风险,文革一起,就联系到攻击大跃进去了,廖老师吃了不少苦头。

我们的英语老师,一位是齐廉与老师,瘦小严肃,到了课堂读几句课文,同学提问他就由一个词天南地北地联系,讲相关的知识。才回到课文,他看到一个句型有趣,又发挥起来,举一反三,妙语连珠,一堂课是齐老师对英文的自我欣赏,程度好的学生听得懂饶有兴趣,基础差的,就不知所云了。结果是大家都知道,英文课靠自己。另一位黄域开老师,印尼归侨,爱用兔子来举例,简明扼要,考试试题也一以贯之,拿分极易,皆大欢喜。

总的来说,培英底子厚实,好的老师很多,又极负责,给我们很多帮助,在我们世界观形成之际在这样的学校进读,收获颇丰。由于教师多又好,非一篇短文能涵括,在此我感谢培英,更感谢培英的老师对我的教育。
---------------------------------------
从红卫轮到礼赞号 (2018-07-21 17:27:28)
作者:南粤德叔

从红卫轮到礼赞号,我们走了五十年,这五十年是我们的人生的主要阶段。
五十年前,我校广州第八中学赴海南同学一起乘红卫轮从广州太古仓到了海口,又转乘汽车到南茂农场投入上山下乡的历史大潮中去。五十年后,在原南茂农场生活过的广州、汕头、梅州的三十六位老知青上了礼赞号邮轮,欢聚一堂,共同回忆当年的农场生活,回顾五十年来的成长过程。人生有多少个五十年?我们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经历, 史上少有,值得回想和总结。
红卫轮这组船由原名丁香、水仙等以花卉命名的客运海轮改名而来,改名的原因自然是文化革命,我们这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在文革结束后下乡到海南也是同样的形势使然。在这些同学中,我是老三届高三的学生,在当时对此的理解本来应当较深一些,但回想起来,我自己的思想状态基本上是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范围之内,确实抱着改造自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想法往前走,甚至还有到更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的想法。到农场当然也有在体制内、有工资和身份的考量。
在农场生活环境的艰苦是相对而言的,比起大城市,比起在城市当工人条件自然要差不少,与同样是农场的北大荒相比条件上就好得多。和农村相比,直到上世纪末,我到粤北农村扶贫,农民生活条件的艰苦和无所依靠,比起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农场的条件还大大不如。当然,当时的劳动条件从今天来看,可以说是难以描述的艰苦。作为在大城市成长、受了多年教育的学生,感到贫乏更多的还是文化生活和通讯条件,听不到广播电台节目,看不到在城市里还可以看到的小说、经典书籍和所谓黄皮书、白皮书。只能偶尔到生产队部看看脱了期的海南日报。枯燥和苦闷之情油然而生。再往下走,就是对于前途的担心和人生道路的选择的沉重了。
农场的第一批骨干是一九五三年建立农场时从广东各地选派来的老工人,第二批则是一九五八年为了加强农场下来的退役军人,这两批骨干在人数上占的比例很小,却构成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主要成分。基层工人主要是从全国各地投亲靠友而来的农村农民。这些农民来农场和我们靠拢体制的想法是一致的。可以设想,如果知青留在农场不走,知青将成为是农场的第三批骨干是毫无疑义的。
文革结束后,大多数知青离开了农场回城,扎根边疆成为了小概率事件,原因从当时来看是离开农场、回归城市、人心所向,今天来想,海南的橡胶事业是产生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分工,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后,中国封闭的计划经济成为支撑,改革开放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在海南种橡胶合理性就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何附焉?上世纪末,我曾经到过巴西亚马孙河中游的马瑙斯看过,马瑙斯是橡胶事业的发源地,由于汽车业的发展,世界对橡胶的追求,马瑙斯曾经无比繁荣过。此地有一砖一瓦从葡萄牙运来的美轮美奂的歌剧院,每周都有欧洲最好的剧团、歌舞剧团来演出,有着南美洲最繁华的街道,成为了当时世界最著名的销金窟。好景不长,随着橡胶业的东移和人造橡胶的发展,如今此地只剩寂寥的城市供游人凭悼。从马瑙斯可见,发展橡胶事业的决心实实在在会受到很多因素考验。假如海南的橡胶事业真有现实性,如今无孔不入的企业家自然会再投入发展。第二波的知青热潮也会重现。
在农场期间,两件事对我们的震动比较大,一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出走,开启了独立思考的先河,知识青年开始深入思考文革思潮的正当性,挥手和前进之间的必然性开始有所动摇。第二件邓小平复出与再次被打倒到周总理的去世,这些高层的斗争能使远在天涯海角的游子思索和动荡,不得不说是当时社会是到了非变革不可的阶段了。
从农场回城后,我在体制内工作了整整三十四年,没有脱产参加过学习,没有考虑过调换过工作,从知识基础上应该感谢中小学老师给我的教育;从思想基础上不得不感谢下乡八年给我世界观的塑造: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工作。在工作中确实遇见了很多困难,只要和下乡的艰苦环境比较就不觉得是什么困难了。
回城后,也有对我人生影响大的两件事件:打倒四人帮和改革开放。打倒四人帮,从极左的牢笼里解放出来,是文革的最好的结果,当然大快人心;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冲击了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即使我在外贸--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作,也经历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疑惑,才到了柳暗花明的开阔。这也许是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不出或少出民营企业家的缘故。
此次在赞礼号上谈起来,说,老三届有个特点,留城的发展比不上下乡的,高中的发展比不上初中的。这是不是普遍规律待考,如果是,我想,留城的条件比下乡的好,因此不必奋斗,下乡回城的一穷二白必须奋斗,奋斗自然会有结果;初中的同学思想框框比高中的少,发展的空间自然比高中的要大些。境由心造,这条规律逃不了。但,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从封闭走向开放,我们的眼光不从眼前移向世界,我们不探索新的我们从未尝试过的新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我们就不可能从红卫轮走到礼赞号。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我觉得,我们经历了从文革到下乡的转折,经受了农村生活和劳动条件的考验,感受了农村和农场劳动人民的生存环境,体会到农场干部和工人对知青的爱护和体恤,又从农村和农场回到城市,接受又一次又一次调整的无奈,从年龄大、无文凭、无技术、无历练的窘迫环境中,不忘记为共和国添砖加瓦的初衷,为此,我们跌跌撞撞地跟着共和国的步伐,在不同岗位,走向改革开放,从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成功者。
我们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过往五十年的共同经历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我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农场我们生死与共互相扶持,回城后虽然际遇各别,情况有异,我们之间依然血浓于水,相互联系,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可以说每个人的精彩都有农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期待在人生的最后一程,在满天晚霞的辉耀下,农友们能共享晚年的美好,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程!
---------------------------------
四十五年过去 (2013-11-02)
作者:南粤德叔

四十五年前,十一月九号,我们乘红卫轮从广州太古仓去海南下乡,晃眼半个世纪过去,当年读“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颇觉豪迈,如今却情感复杂。

记得旅途中在海口小住一晚,一位儿时的大哥,当时已在海南公安局工作来住处接我出去,聊至半夜,挺为我担忧的,那时有些茫然,却未见得担心,更不像如今日满是沧桑之感,年轻还是好啊,什么都不放在眼内。当时更多是“我看青山妩媚”,过了几个月,在海南猛烈的阳光下,绿水青山依旧,只是心情改了。说是上山下乡,其实是我们这一代人充满曲折变化的自主生活的展开,这可是满含苦涩和希望的进程,重要的是,我们从未被苦痛击倒,根本缘由是对未来始终充满希望。

手上有两本书,一部还是黄仁宇的“黄河青山”另一部是孔丹新出的“难得本色任天然”,黄仁宇让我们想到父辈的沧海桑田,孔丹却正滑行在我们的时代的轨道上,虽然还在飘逸着,却也将要尘埃落定,那弧线也是跌宕起落、曲折多变不易解读,但又显得如此绚丽明亮,如同天上的彩霞。这明亮需要多么广袤的灰暗背景来衬托啊。

黄仁宇曾经担任民国驻日本武官朱将军秘书,近肆拾岁却在美国餐馆穿着浆过的白制服、带着顶端有个网子的白帽被客人当小弟呼来喝去攒取留美的学费,始终不愿意改变学历史的初衷取实用的学科迎合移民的要求,终于实现在史学有所建树的理想,而我认为他还是幸运的,我们当年的知青朋友所历困苦数倍于黄先生而至今尚艰苦度日者甚众,可见成功与刻苦并无直接的关联,命运与世事那么会作弄人,人生又是那么无奈。黄先生更知道,无论从密支那密林里能走出来还是从国内战场脱离远走日本,乃至拿到美国奖学金去美国留学,他都是从深深的海洋中浮起的少数幸运儿。

孔丹从小平步青云,大概很多人以为此皆拜出身高贵所赐,可是,谁能体会他母亲因高处不胜寒而自行绝路带来的苦痛,这样的代价不是多数人愿意为成功而付出,同样,并非位高权重者子女就必然顺当,我所认识的高官子弟风光一时固然有之,贫困潦倒者也在所不少,有眼见,当时风云一时的毛家公主如今的平凡简朴确实使人感慨。

历史属于我们的那一页确实正在翻过去,逝者如斯不计日月,谁也无法挽留。当年少年同学如今早已华发满头青春不再。于是朋友们提起,我们的青春不能就此湮灭,不能“人们早把我们忘记,再也没有人传唱我们的事迹”,就像西方人说的,没有记录的事情就没有发生过,是不是到了拿起笔来把我们的弧线勾画下来,即便不是那么圆滑也许并非那么绚丽夺目?
附件
CaptureAAAT159.PNG
CaptureAAAT159.PNG (616.39 KiB) 查看 41152 次
CaptureAAAT150.PNG
CaptureAAAT150.PNG (423.03 KiB) 查看 41155 次
CaptureAAAT153.PNG
CaptureAAAT153.PNG (1.07 MiB) 查看 41155 次
CaptureAAAT151.PNG
CaptureAAAT151.PNG (314.55 KiB) 查看 41155 次
CaptureAAAT158.PNG
CaptureAAAT158.PNG (1.06 MiB) 查看 41155 次
CaptureAAAT157.PNG
CaptureAAAT157.PNG (432.62 KiB) 查看 41155 次
CaptureAAAT152.PNG
CaptureAAAT152.PNG (701.47 KiB) 查看 41155 次
CaptureAAAT154.PNG
CaptureAAAT154.PNG (808.86 KiB) 查看 41155 次
CaptureAAAT155.PNG
CaptureAAAT155.PNG (275.69 KiB) 查看 41155 次
CaptureAAAT156.PNG
CaptureAAAT156.PNG (2.31 MiB) 查看 41155 次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admin »

传播正能量,搅动了一锅老火靓汤,不知这个感觉对不对?

谢谢你,触动心灵! 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了一个画面:月亮初升,挂在弯弯的竹梢上。一只小艇装滿了稻草,船尾站着一个姑娘,头戴渔民帽,手撑长长的竹篙,赤着脚,裤褪卷得高高的,河水泛着淡淡的青光,前面就是一座三叠的木桥,桥头边上就是她的家。茅寮顶上飘着炊烟,同伴正在准备晚饭。哈,我都被这个画面感染了。这些都是挥之不去的东西,时时在心里翻起一朵朵小浪花。

广州八中老三届:黄女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admin »

我与广州八中知青的友谊
老萧
CaptureY.PNG
CaptureY.PNG (238.91 KiB) 查看 41133 次
近期,总有一群知青朋友让我魂牵梦绕,这群知青朋友就是番禺杬核大队十三小队的广州八中知青。

认识这群可爱的知青朋友是缘分,大约在71年左右,我被抽调到大队九大宣传队,分配到十三小队蹲点。这种蹲点在当年是司空见惯的,一有运动,或有上级指示,下面的基层单位,如农村的公社大队总要派出一些宣传队,到各小队传达最新精神,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做法大部分都是形式主义,但当年能参加这种宣传队,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能換換新鲜空气,加上不用煮饭,也是一种解脱。

十三队靠近杬核圩,离我队步行廿分钟左右。该队据说“阶段斗争”比较复杂,主要是部分社员的家属在圩镇工作,其实这种复杂是好事,我搭食三同户的男主人就在圩镇供销社工作,伙食有鱼有肉,我过了一段舒服享受的日子,女主人叫阿桃,热情好客,待我如家人一般,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拜访他们。

十三小队共有四位广州八中知青,及一位投亲靠友知青,三女二男,分别住在一间新建的茅寮下,我经常在饭后到他们的宿舍聊天,很快就熟悉了起来。八中知青都是高中生,女知青黄女高一;罗海生、孔xx高三;男知青崔发正高三;投亲靠友男知青林志刚估计是初一或初二。这群知青团结互助、勤勤恳恳、待人热情、青春焕发,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与林志刚相处较多,他年轻活跃、身材一流、相貌英俊,他喜欢文艺,曾在大队文艺宣传队扮演郭建光角色,回穗后在服务行业工作,据说后来进入电视台工作。林志刚是一位积极上进的青年,我在大学时,他还专门来探望我,并向我了解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我与他已失联几十年,希望有重逢机会。
左为老萧;中为当地农友;右为林志刚
左为老萧;中为当地农友;右为林志刚
scan0431.jpg (57.11 KiB) 查看 1803 次
黄女给我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她文静漂亮,刻苦耐劳,后考入湖北医学院,毕业后在中山医口腔科工作,最后定居加拿大。崔发正是戴眼镜做农民,在知青中有独特风格,但他比较沉默寡言,对他了解较少,希望他晩年幸福。另对二位女知青印象较浅。其实在四年的知青生活中,我认识的广州知青还算少的,总体来说,佛山知青比较老实,很多女知青都被广州仔追到就是明证。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admin »

我與欖核公社籃球隊
CaptureBall.PNG
CaptureBall.PNG (88.18 KiB) 查看 41131 次
- 我的知青生活回憶之一

鄔恆芬

五年前剛退休囘國探親,與當年下鄉番禺的佛山農友小黃相聚。他告訴我當年的欖核籃球隊的牛皋在找我,并有一樣東西給我。這是我在離開欖核40年後的第一次再見到欖核球隊的老朋友,和得囘當年(1971年)的球隊合照。

籃球不是我學生生涯中的强項,也打得不好。之所以能被選上公社籃球隊,只是因爲我的身高。不過在籃球隊的時光,是我五年彷徨無望的知青日子裏最令我快樂及難忘的。

當年的欖核球隊,大部分是知青。特別是佛山知青,因爲他(她)們大部分來自佛山體校。如男隊的牛臯、大只超、蕭英明,女隊的繼燕、漢炫。我是僅有的兩個廣州知青中的一個,另一個就是同大隊的王敏。因爲身高,我只打候補中鋒。那是說,衹有主力中鋒下場,或是需要打雙中鋒的時候,我才有機會上。儘管如此,我已經非常滿意了。球隊的生活令我暫時地離開那烈日下無休止的“三折腰”農活,還有那青菜白飯的一日三餐。練球、比賽,我們汗流如雨;有時連續幾天的集訓會令人兩腿痠得無力蹲茅房。但我們開心,因爲我們不需要去聼無知的農民們的粗言爛語,聼那些据説是沒有“是非”的黃色笑話。我們更不需要在一天辛苦勞作之後,還要去燒火做飯。所以,每次一聽集訓的通知,“雞感脚”地往公社奔……。

四十多年的歲月留痕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最年輕的阿勝,現在已比大隻超高半個頭了,一頭銀髮也代替了當年的烏絲。但是,四十年的分別,卻沒能砍斷我們兄弟姐妹般的情誼。粗大英挺的大隻超仍然愛瞪著他那雙貓頭鷹式大眼和當年的老夥計大隻斌頂嘴。當年的小妹妹們阿康、阿溫、阿炫還喜歡挽在一起……。

感謝牛臯積極組合安排,讓當年的欖核球隊隊友們歡聚一堂。當年經常穿著白球褲、白球鞋的牛臯就很仗義疏財,四十多年后的他依然如此。

期待每年囘國都有機會與欖核球隊的兄弟姐妹們相聚,希望各位保重身體,平安祥和。兄弟姐妹們,來年再聚!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五日于紐約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admin »

恰同学少年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3-10-17)
作者:南粤德叔

一位高中同学把几张50年前的照片传了过来,略有些模糊的画面留下了岁月的印痕,画面中,四个高度几乎一致,清瘦,皱巴巴的中山装,一脸正经,如果细心一些你能发现其中一位还打着赤脚,六拾年代年轻最标准的中学生的形象。 我马上认出了里面其他三位同学,而且勾起来对流逝了的时光的回忆。
CaptureAAAT161.PNG
CaptureAAAT161.PNG (580.79 KiB) 查看 41098 次
CaptureAAAt162.PNG
CaptureAAAt162.PNG (486.37 KiB) 查看 41098 次
恰同学少年

一九六三年,我刚刚考上了高中。时值整个国家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脱了出来,饥饿和窘乏的影子还时不时掠过我们的头顶。我们几乎永远觉得饥饿,食品还是那么珍贵,一方面是由于年轻,更多的是因为长期饥饿的影响。而作为年轻人,我们又为祖国重新走上了发展感到高兴。
这个时期年轻人在城市,特别在广东的首府广州是幸福的,与天寒地冻的北方,我们更容易得到菜和水果的供应,由于是广东的首善之区,广州的粮食和副食品定量是较高的,这些信息在多年后与各地的同龄人交谈才明白。而且,就在经济条件改善后,当时的广东政府对大中学生的生活給予了较多的关注,例如,我们可以申请提高粮食定量,经济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金。这些,我倒没有了解过在广东的中小城市有无类似的政策。由此,一位同班同学申请一个月陆拾斤粮食定量,理由是,他需要477的饭量,也就是早上4両中午晚上各7両。最后批了45斤一个月的定量给他,而这位同学也真的吃477的定量。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而当时的同学们都特别能吃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几乎没有副食品。
我家里的条件相对较好,年轻,向往独立,于是报考了地处远郊的学校,寄宿。
实际与想象差距之大令我记忆犹新。寄宿,不是独立性大了而是小了:在家里我做什么基本没有人管我,在三十个人一间大房间又住上下铺位,一举一动都得留意,更糟糕是有熄灯时间,到了时间每个人都必须上床睡觉。这对我们几乎是难以适应的规定。同学们的相互适应,等等,第一个星期结束,每个人几乎都是四五点钟就收拾东西,带好行李,到教室上课。第四节课下课铃声一响,几乎每个人都迫不及待跑向回城的公共汽车站。
其实,这是生活给我们上的第一课,也就是鲁迅先生说的,别人答应你什么千万别当真。不管是谁。而生活会不断重复这一点。直到麻木为止。
图片中有一位已经出国定居,我约上另外两位痛痛快快地聊了三个小时。别后五十年,其间甜酸苦辣、艰难困顿、迷惑和猛醒,挫折和成功,淋漓尽致。此处不便多言了。
头像
Yingnian
帖子: 1845
注册: 周三 3月 11, 2009 7:30 pm

Re: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Yingnian »

读南粤德叔文所忆
老萧


"八中的南面是广州钢厂,广钢是大跃进的产物,当时效益很是一般,而八中的南教学楼远眺依稀可见广钢的高炉。广钢的高炉跟着形势走,形势好了就生火,形势不太好就歇菜。廖老师因此现实教育,广钢的烟筒在冒烟。广钢的冒烟了。广钢的烟筒曾经冒烟。广钢的烟筒不再冒烟了。这样,现在时,进行时,过去时、完成时都有了,结合实际,易学易记,生动活泼。

我们班的英语老师讲语法用的是一个苹果掉在兔子的头上,一个苹果正掉在兔子的头上,一个苹果昨天掉在兔子的头上。一天说到椰子,他又说一个椰子掉在兔子的头上,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兔子还爬得起来吗?

教学以兔子为例,风险就是兔子牺牲了,再也爬不起来。用广钢的烟筒冒烟与否就有点风险,文革一起,就联系到攻击大跃进去了,廖老师吃了不少苦头。"

南粤德叔的文章很有意思,不仅妙笔生辉,而且回味无穷!

有二方面事我也略有所知,文革时广州八中也是重灾区;另广州八中知青当年泅水赴港死亡数字是二位数。前者是途听道说,后者是亲眼所见(指死亡网袋)。就谈谈后者吧!

当年知青偷渡不是奇耻大辱,能过去的当是英雄。当年海角红楼附近是泅水赴港练兵场,我曾在74年佛师毕业后去看过,确实热闹得很!另碰巧在71年秋末左右到万倾沙围垦农场参观时,看到河堤两岸装有如小型足球门大小的网袋,据说是农民用来捕捉退潮时自动冲入网的风鳝.不幸的是,很多不熟悉水道的知青在黑夜中被急流连人带艇冲了进去而死于瞬间,这是一部带血的历史,令人捶胸呐喊!中秋之夜,不堪回首!
附件
珠江口的密布乌云,在诉说当年葬身怒海的知青冤情.
珠江口的密布乌云,在诉说当年葬身怒海的知青冤情.
CaptureAAAT165.PNG (166.02 KiB) 查看 41075 次
令人生畏的伶仃洋是知青当年泅水赴港的一条水道。宋朝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曾有诗云:“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位于江西省万安县境内,是千里赣江著名的十八险滩之一。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又称零丁洋、珠江口。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宽约65千米,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千米。
令人生畏的伶仃洋是知青当年泅水赴港的一条水道。宋朝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曾有诗云:“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位于江西省万安县境内,是千里赣江著名的十八险滩之一。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又称零丁洋、珠江口。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宽约65千米,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千米。
CaptureAAAT164.PNG (277.36 KiB) 查看 41082 次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广州培英老三届美西喜相逢之夜

帖子 admin »

"半世情缘 岁月茶浓"----"广州培英老三届美西喜相逢聚会"于2018年9月28日晚在罗省"黄金阁海鲜酒楼"隆重登场.来自广州、香港、美东、美西、加拿大、法国、澳洲的53位"下岗知青"欢聚一堂,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下有诗画为证:(恕未登诗句作者姓名)

半世情缘不是梦 ,一头白发喜相逢.
-----------------------------
故国三千里,辞庙五十年.
----------------------------
一声游船河,又再话当年.
----------------------------
往岁曾经沧海,今朝锦上飞花.
----------------------------
洛城圆梦忆芳华,一曲当年唱罢.
---------------------------
枯皮老壳眼花,少年无奈离家.
---------------------------
相逢了却牵挂,断肠人共天涯.
---------------------------
青茎将成老树,白壁依旧无瑕.
---------------------------
风云岁月似浓茶,海上共酌续话
附件
版面由广州培英老三届高三同学高洁、邬恒芬设计
版面由广州培英老三届高三同学高洁、邬恒芬设计
CaptureAAAW120.PNG (384.12 KiB) 查看 40937 次
版面由广州培英老三届高三同学高洁、邬恒芬设计
版面由广州培英老三届高三同学高洁、邬恒芬设计
CaptureAAAW121.PNG (308.14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697.JPG
DSC_3697.JPG (77.36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696.JPG
DSC_3696.JPG (102.3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699.JPG
DSC_3699.JPG (138.19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00.JPG
DSC_3700.JPG (83.1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01.JPG
DSC_3701.JPG (101.07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02.JPG
DSC_3702.JPG (115.27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04.JPG
DSC_3704.JPG (78.18 KiB) 查看 40937 次
蔡建中讲话 (培英校友联会永远荣誉主席)
蔡建中讲话 (培英校友联会永远荣誉主席)
DSC_3706.JPG (92.18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07.JPG
DSC_3707.JPG (12.71 MiB) 查看 40937 次
林观华讲话
林观华讲话
DSC_3708.JPG (90.17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09.JPG
DSC_3709.JPG (68.13 KiB) 查看 40937 次
黄博平讲话
黄博平讲话
DSC_3716.JPG (47.84 KiB) 查看 40937 次
邬恒芬讲话
邬恒芬讲话
DSC_3717.JPG (101.19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18.JPG
DSC_3718.JPG (58.97 KiB) 查看 40937 次
广州培英老三届部分负责人
广州培英老三届部分负责人
DSC_3723.JPG (101.26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24.JPG
DSC_3724.JPG (89.65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26.JPG
DSC_3726.JPG (94.28 KiB) 查看 40937 次
胡国雄
胡国雄
DSC_3727.JPG (78.14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30.JPG
DSC_3730.JPG (94.62 KiB) 查看 40937 次
黄俊龙
黄俊龙
DSC_3733.JPG (67.67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34.JPG
DSC_3734.JPG (95.62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38.JPG
DSC_3738.JPG (90.12 KiB) 查看 40937 次
DSC_3739.JPG
DSC_3739.JPG (56.78 KiB) 查看 40937 次
广州八中、佛山一中赴杬核公社部分知青合影
广州八中、佛山一中赴杬核公社部分知青合影
DSC_3740.JPG (70.98 KiB) 查看 40937 次
左为:刘炬
左为:刘炬
DSC_3742.JPG (89.98 KiB) 查看 40937 次
左二:邬恒芬;右一:梁君维
左二:邬恒芬;右一:梁君维
DSC_3744.JPG (100.21 KiB) 查看 40937 次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我的老師余伯茂/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admin »

校園憶往之……

我的老師余伯茂

廣州培英穎社鄔恆芬

我只上了余伯茂老師一年的語文課,但與他的交往卻延續超過半個世紀。

第一堂語文課,余老師就以一個糊塗書生出門寄回的家書中把“傘”寫成“命”所鬧的笑話,道之于語文的重要意義。他生動,幽默的教學吸引了全班同學。余老師樣子用現代的語言來講顏值不算高。但年輕、挺拔。他是六三屆華南師範學院畢業生,分配來當我們的語文老師。與其他同時期來的新老師不一樣,他沒有那怕是一點點的羞澀或靦腆。他自信,説起話來滔滔不絕。無論是天文、地理、科技方面的問題,他都答得頭頭是道。

後來所知,余老師知道我是從我的名字開始。我的姓名與八中另一位新老師“鄔恆清”只差了一個字。新學期開學沒幾天,他在提問時沒看點名冊就直呼我的名字。一個坐在我後面的男生馬上喳喳驚奇“吖,剛來就被科任老師認識!”。幾天以後,我在飯後洗碗時,余老師趋前問我,鄔恆清是你哥哥嗎?我才知道源自這個美麗的誤會。

我從初中開始,讀書偏向數理化。對文科不太重視。是余老師的教學,令我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是他對我作文的肯定和恰當的評改,使我的文章越寫越流暢。

余老師是高一(4)的助理班主任,所以在他任教的高一兩個班中,他與我們班接觸較多。他也為提高班上的學習氣氛做了很多工作。記得他組組建了墻報叫“小小俱樂部”。内容包含各學科有趣的問題和故事。編輯組組長是黃天源同學,我也是編輯組成員,負責物理方面的内容。

與不受同學們待見的班主任楊老師比較,大家對余老師的喜好更甚。加上余老師年輕,個性帶點張揚拔扈又平易近人,自自然然地同學都圍著他轉。也就是因爲這,他才會在後來的文革中成為八中唯一被揪出來的年輕老師。我因爲高二時被調到三班,與他的接觸少了。後來從四班的老同學中知悉,文革期間和後來,他從未埋怨過當年斗過他的學生。相反的,對一些因爲文革中靈魂扭曲後患上精神症狀的學生出面安撫,調解文革中兩派的紛爭等等…

68年我們老三届下鄉後,我和其他四班的同學都會偶爾上他家,聽聽他的教誨。

73年底赴港後,對新的人事,新的環境的不適應。覺得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從。收到余老師的一封信。短短的一頁,幾行字。提醒我不要隨波逐流,更不要在世俗的大染缸中沉淪。這些鼓勵,到了現在已經奔七的我依然歷久常新。

去國逾四十年。每次囘穗,我縂會找機會拜會余老師。知道他好飲,會帶給他支拿破侖XO。他有時會興起提筆作畫,他的書畫是有功底的。我和其他同學都得到過他的墨寶。 近年來,看到已屆耄耋的余老師更如小孩般的随性。2013年回國,老同學們在番禺的《花好月圓》與他共聚,眼前紅光滿面的他有雪白的山羊鬍子,頭上一頂鮮紅的毧帽,帽子後面露出一根花白的小辮。看著他與已逾花甲的學生們殷勤举杯,

聼他絮絮不休地大談他與港粵文藝界名人之間的韻事,腦子裏浮現出當年講臺上風華正茂的他。這就是茂叔,我們永遠的余伯茂老師。
2013年12月廣州培英老三届部分同學與余老師拍於番禺大石《花好月圓》酒樓前。坐中排戴著紅帽子的就是余老師。
2013年12月廣州培英老三届部分同學與余老師拍於番禺大石《花好月圓》酒樓前。坐中排戴著紅帽子的就是余老師。
CaptureAA375.PNG (499.72 KiB) 查看 40658 次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我與貓的緣分/ 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admin »

我與貓的緣分

鄔恆芬

英雄YOYO

我自問不是一個寵物愛好者,但因緣際會之下,卻成了貓主。

2003年房子裝修後不久,發現老鼠突然多了起來。開始它們衹是晚上在天花板上開著派對,後來居然大白天在人前遊走示威…… 鼠藥、鼠膠都無法解決之下,四妹把她照顧的波士頓病人給的一隻小貓轉送給我。這就是我第一隻貓YOYO。

YOYO是只公貓,全身长满烏亮亮的黑毛。YOYO除了黑毛外,最奇詭的是他的兩隻前爪都是雙掌的。由於雙掌,他的每隻爪都有八個指頭。記得,當初我們為它做節育及斷甲手術時,獸醫開始不知情,先收了費用后才发觉是雙掌——吃大虧了!

成年後的YOYO體型很大,鬆鬆的黑毛看起來像是胖胖的,其實卻非常靈活。他經常愛在我面前表演玩弄老鼠的技倆。被他抓住的老鼠已經嚇得軟趴趴的了,他偏不咬死它,放開它,讓它走出幾步,又把它抓回來,一而再直到老鼠被玩死了,他才把它撥到一邊去。自從有了YOYO家裏再也沒有老鼠了,這是YOYO最大的功勞。

YOYO也有其煩人的地方,就是偷吃。貓兒偷腥,好像是自然規律。但我家的YOYO卻不偷腥。他偷的是肉,而且是生肉!除了魚,不管是豬、牛、還是鷄肉,只要是生的,他都愛吃。我和樓上的五妹很快就發現了這個秘密。因爲經常從冰箱拿出來的肉會在不經意間消失,後來在地上看到那被吃剩下的肉塊才警覺。以後我們做飯前衹好像防賊一樣防著YOYO。當然,如果他立了大功,比方捉了老鼠,我還是會獎勵他一片肉的。

YOYO的另一個功勞,是陪伴我媽。剛剛養YOYO時,媽媽已經80嵗了,我又天天上班,白天在家陪她的只有YOYO。每天返家時,看到媽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YOYO就趴在她身邊。媽媽起來上厠所,他又會跟著。有時,更會打橫趴在走道中間,媽媽就會叱責它霸道,用拐杖撥開它,他會翻起肚皮撒嬌,用前爪把玩媽媽的拐杖……因為有了這個活潑又忠實的伙伴,老人單調的日常的生活也變得不是那麼寂寞了。

兩年前,93嵗的媽媽睡夢中走完了她的一生。不可思議的是,三個月後,YOYO竟也無疾而終,追隨媽媽去了。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天堂相伴,希望吧。

英雌“媚媚”

YOYO離開後,我把他的用具統統扔掉,想著不會再養貓了。一來,我本就不大愛養寵物;二來,十幾年來也受夠了貓屎的臭味。

可是沒多久我發現錯了。因爲消失十幾年的老鼠又重返家門。它們開始在天花板、櫥櫃邊上游走。今年三月裏的一天,當我坐在沙發上看TV時,聽到頭頂上分體冷氣機裏老鼠的吱吱叫聲,我突然驚覺,老鼠會不會咬爛冷氣機裏的電綫?馬上開機檢查後發現,兩年前才裝的四部冷氣機已經有兩部無法開啓了。我不能對鼠患熟視無睹,於是馬上在微信朋友圈上徵集治鼠良方。有人教我用老鼠膠、老鼠夾,也有人教我用樟腦丸,或到其它養貓人家要些貓屎…… 老鼠膠與老鼠夾我都用過,它們就是不上當!本人屬鼠,可能因為鼠對鼠,知己知彼,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放貓屎的方法會不會有效難說,就算是,與其去求人家的貓屎,不如自己養貓?我的第二隻貓就是這樣來的。

“媚媚”是小妹替我在網上買來的。當時正在五月,我就以May(五月)為它的名。“媚媚”是她的昵稱。

“媚媚”全身毛髮黃、白、黑雜亂無章,一點都不美,尤其她的臉。古時候有個女子叫“鐘無艷”的,一邊臉白而美,另一邊黑而醜。“媚媚”的顏面比“鐘無艷”更甚,毫不對稱的臉譜簡直就像一幅畫壞了的山水畫。 她中間的鼻子全黑,除了左邊下巴有一片純白外,其它都是雜亂無章的黃、白、黑混色。左邊的鬍鬚白、長而硬挺,但右邊的鬍鬚卻是黑並且細軟。小妹第一次看微信照片上就嫌她醜,但貓主說,這已經是最後一隻了。 (也可能就因爲醜而賣剩)。小妹問我,我說不在乎,衹要能捉老鼠就成。“媚媚”就這樣來家了。

“媚媚” 來家時僅僅八週大。小小的肢體,怯怯地趴在紙盒子裏,看到人就躲。幾天以後,她開始從躲藏的地方出來,跟著我身後轉。 “媚媚”滅鼠的功勞是顯著的,來家才一週,我已經看到她在撥玩咬死的老鼠了。天花板上老鼠的派對很快銷聲匿跡。電工師傅來家修好了冷氣機,我的居家生活回到了正軌。然而,我和“媚媚”之間的鬥爭這時才開始登場。

据小妹說,“媚媚”的前主人告訴她“媚媚”是她的同胞兄弟姐妹中最活潑的。來家幾周後,我就領教了她的頑皮和搗蛋。

“媚媚”的確精力無窮。她可以快如閃電,一秒鍾之内從睡房,經過厨房、飯廳、客廳在我眼前飛過,然後躲到一個我看不到的角落。可能因爲體型小,她的彈跳力驚人。超過一人高的書架或是近天花板的櫥櫃她都可以一躍而上。為開闢自己喜愛藏身的地盤,她可以把書架的書全數踢到地下,或是弄翻櫥櫃裏的瓶瓶罐罐。好幾次當我回家進門後看到客廳那一地的狼藉和厨房裏打翻在地的油鹽醬醋,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

不知道是否如小孩子一樣需要父母的關注,衹要我在家,“媚媚”總是屁顛屁顛的跟著我後面。她早就把我客廳皮沙發背作爲她的舞臺,尤其當我坐在沙發上看TV時,她在上面走來走去;有時乾脆坐在我的頭頂後的沙發背上,一隻手搭在我的頭上。她學著我從紙巾盒子抽出紙巾,當然她用的是嘴,而且一次過抽掉我半盒紙巾!她也常常充當我的嘗味師,不管是冲好的茶或咖啡、煮好的飯和菜,她會在你不經意間跳上飯桌先嘗嘗。所以,我和五妹每次吃飯都要如防賊一樣地提防她。我到書房上電腦,她跳上書桌。看我用鍵盤打字,她也用手按我的鍵盤。最麻煩的是,我練寫書法,

她又湊一腳。看著她那沾滿墨汁的四肢,在我的書法紙上,桌面和地板留下的斑斑痕跡,我真的瘋掉了!

爲了不被“媚媚”干擾我的日常生活,每當我用電腦或練書法時就把“媚媚”關在門外。時間一久,聰明的她轉移陣地,到樓上五妹的家裏開闢她的新戰場。

還好,五妹是我們姐妹中最有愛心的,她自己就養了一隻鬆毛大母狗叫“JUNE”(六月)。以前聼人說貓狗生來就是勢不兩立的冤家,我還不信。第一次“媚媚”與JUNE的見面,就印證了此話。當時我正抱著“媚媚”登上二樓,JUNE就趴在樓梯口。以往我上樓,她儘管不太歡迎,也只會無可奈何地走一邊去。這次可能看到我手中抱著的“媚媚”,一個她心目中的侵略者,突然‘汪’的一聲怒號!霎那之間,“媚媚”就如一顆熱鍋裏的小蠶豆,從我的懷中蹦起、彈跳落地,飛快地逃之夭夭。以後的一段時間,每次妹夫遛狗經過門廊,“媚媚”都會在瞬間閃逃躲起來。時間久了以後,“媚媚”大概還是不甘寂寞吧,看我上五妹家串門,她怯生生地試著跟著上樓,開始時JUNE還轟她,以示主權;後來JUNE被五妹罵過,垂頭喪氣躲一邊。“媚媚”就有恃無恐,在沒有我庇護之下也敢上樓了。

自從“媚媚”把她的陣地轉移到樓上以後,我就清靜多了。當然也聽到五妹夫婦對“媚媚”的投訴:她經常挑逗他們養的一對鸚鵡,有一次竟然闖進鳥籠裏。“媚媚”可以把他們飯桌上擺了一年多的絹花一根一根地咬下來,更對他們窗臺上種的蘭花虎視眈眈……。

我不知道“媚媚”是如何搞踮JUNE的。總之,她們倆從起初的勢不兩立到後來可以同進同出也不過是短短仨月。後來我發現,JUNE竟然為我的小貓“媚媚”服務!好幾次我在練習書法時把“媚媚” 關到門外,卻不經意地發現她又回來了。我知道雖然門並沒有鎖,但以“媚媚”的能力,她應該無法打開那扇門的。直到有一天,我聼到開門的聲音,那天正好樓上的五妹夫婦都不在,是誰在開門?一驚之下,走到門後,才看到JUNE正在那用她的大頭頂開我的門,義助“媚媚”長軀直入……。

我不是學獸醫的,也不知道動物世界裏它們是如何溝通,衹知道人的世界都有那麽多的紛爭,那麽多的矛盾無法調和。每次目送妹夫遛狗,“媚媚”跟著將JUNE送出大門口,獅子一樣的大黃毛狗身邊伴著一隻混毛的小花貓,看起來是那樣的突兀,但又是那麽和諧。我心裏就有一種説不出的感慨……

二零一七年九月九日于紐約
头像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055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春天来了/广州八中(培英中学)老三届

帖子 admin »

春天来了

北国春来晚,但毕竟来了。
春日的阳光仿佛一个温暖的怀抱,沉睡了一冬的大地苏醒了,冰雪消融,我仿佛听到了房沿上冰雪融化的嘀嘀心跳声。大地吸饱日月精华,重压下的小草扬眉吐气,伸直了腰杆,把大地染成了葱绿。枝头上的芽苞呼朋唤友,吱吱吖吖,争相展示编织了一冬的翠绿衣裙,在阳光下习习生辉。河里留下过冬的冰层告别了盛情的河神,还有溜冰的小伙伴,摇身一变,欢快的奔向远方。吵吵的鹅鸭不知从那飞了回来,大声呼唤着自已的同伴,悄悄的谈起了恋爱,当树绿草青,它们将领着毛绒绒的小家伙寻草觅食了。
春天是最热闹的季节,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河水奔流,鹅鸭成群,鸟叫虫呜。人们也争相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打扫庭院,栽花侍草,骑着自行车郊游,待花红草绿时,巳是夏天。
黄女

海洋:
写得真好,文字优雅,小资情怀,鹅鸭谈恋爱,生活气息浓。
回复

在线用户

用户浏览此论坛: 没有注册用户 和 1 访客